标识系统规划的依据
规划不是凭空想象,它需要大量的数据,大量的资源及人类的需求来支持,并依据城市、建筑、景观、环境的总体规划来进行平行、垂直立体式的规划,通俗讲就是标识牌的布点。总的说来,标识系统规划的依据大致如下:
城市规划的总体布局
城市的发展都是依据平面的布局及总体的布局进行规划建设的,标识系统作为一个城市的组成要素,其规划必须基于城市整体的规划,所以说城市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城市规划建设的依据,也是标识系统规划的依据。
建筑、景观、装饰的规划设计
设计师在做项目规划时,项目可能还没有建成,此时设计师就需要依据图纸进行规划,综合考虑建筑、景观、装饰的环境进行规划。在规划中有一个词叫“预埋”,这项工作有时候要结合建筑提前完成。有的时候在项目开工前一年,标识设计师就需要参与其中,开始做规划设计,考虑后期标识系统的规划布点,有时需要提前进行预埋。此外,在做交通枢纽的标识系统规划设计时,设计师需要平面地解决楼层标识的设计,同时也要垂直立体地解决楼层之间的标识设计。具体的操作,就需要依据建筑、景观、周遭环境来进行设计。
人体工学
人体工学是我们确定标识布点点位的重要依据。因为根据人的身体比例构成、距离目标物的距离、移动的速度等的不同,会导致受众到标识牌的视距不一样,这就需要设计师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布点。
自然环境的变化
自然环境的变化,体现在标识系统规划上,也就是标识在设置时要考虑周围景观随着时间的发展变化。比如,植物的生长可能会造成对标识牌的遮挡。曾经我们在做项目时,将楼栋牌设置在二楼,第一年效果非常好,很漂亮,甲方也很满意,到了第二年楼旁边的一棵树长高了,将楼栋牌遮盖了。所以,在进行标识系统规划时,也要将自然环境这一因素考虑进去。
部分数据参考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在标识行业内,现在的标准并不是很多,但是我们可以参考与标识相关行业的标准,比如建筑、景观、装饰,有的时候对标识系统的规划也很有参考价值。
本内容源自张西利院长主编的《标识系统设计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