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标识蕴含的城市面容-深圳市西利标识研究院

公共标识蕴含的城市面容

2019-03-18 13:47:42 root

一个人在原始森林里可能得依靠指南针或者观星之类的经验才能避免迷路,而在现代城市的水泥森林中,各种各样的公共标识就充当了类似指南针的角色。

  然而,在讲究效益与速度的深圳,公共标识错误或者缺失现象竟然十分普遍,这多少有点令人不可思议。据报道,一位外国游客之所以面对某酒店涂成红色的男厕人像标识犯难,是因为在相关国际标准中红色表示禁用;新修建的地铁英文标识也多处出现语法错误,如请勿饮食被译成了不能喝,但可以吃,不知该让人怀疑这座城市的英语普及水平还是该怀疑其饮食卫生习惯;此外,笔者曾经发现一些交通指示牌标反了方向,也就是说,照此前行除非绕地球一圈才能到达目的地……有关部门曾对全市范围内一些窗口单位的公共牌进行调查,发现合格率仅为30%

  公共标识的学术称谓为公共信息图形符号标志,就像这个称谓本身所透露出的严肃性与严谨性一样,公共标识也是经过严格测试后,参照国际标准推行的另一种形态的标准化语言。比如,洗手间的标准图案应该是长裤男士短裙女士,而不是出现在深圳的烟斗、帽子、男女发型等等五花八门的创意。笔者曾经在一篇旅游笔记里看到,不通外文的作者在东京地铁、在纽约街区就是凭一张地图外加完善的公共标识才得以完成独行旅程的,显然,公共标识在这里成了他身体器官的一种延伸。同样,我们对一个陌生地方的最初触摸与解读,也往往是从公共标识开始的。

  公共标识如此重要,可这种与深圳的城市品位以及文化追求极不相称的局面,何以会令有关部门习焉不察呢?我们对出现在城市公共场所的非法小广告深恶痛绝,以牛皮癣相称,可是,上述种种堂而皇之的标识牛皮癣难道不是对城市形象的更大破坏与伤害,更需要清理与修正?

  深圳也曾针对街头招牌不规范使用汉字以及招牌的霓虹灯缺胳膊少腿现象,开展过颇有声势的声讨行动,但是,我们还没有见到针对公共标识错误的有力度有规模的治理场景。林语堂曾经写过,有人洗脸时常常只管本部不理边疆,前面那样的心理是不是与此有几分相似?

  也许,要使公共标识回归其固有的神圣属性,使其统一着装而不是目前这样的奇装异服遍地开花,我们必须从更加优化的制度安排入手,引入问责制之类的明晰举措来遏制对公共标识的漠视。犹如历史是由细节堆积的一样,细节也往往决定着一座城市的面容、气质以及内涵。比如,公共标识这样的细节,对努力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深圳的含义就不言而喻。出处:晶报